7月1日上午,2020年廣州市小額貸款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記者從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會上,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為小貸行業首批共13名首席風險官頒發證書,標志著廣州市首創的地方金融首席風險官制度在小貸領域落地實施。 據悉,首席風險官為小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負責對機構運行全過程的重大風險進行防范、控制和化解,對經營的合法性、合規性進行審議、監督和檢查,促進公司穩健經營。首席風險官制度的實施,將搭建起連接監管部門與企業的風險管理鏈條,筑牢金融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打造“制度+科技+協同”的監管新模式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機構改革以來,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堅持一手抓風險防控,一手抓改革創新發展,秉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的工作理念,在地方金融特別是小額貸款領域著力打造“制度+科技+協同”的監管新模式,助力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編制出臺了相應的工作指引,明確了包括小貸公司在內的各類地方金融機構從準入到退出的各項事項的辦理流程和時限。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小貸分層分級監管,解決長期以來小貸公司融資杠桿偏低、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同時加強對高風險企業的監管關注和風險防控,并在從融資渠道、融資杠桿、監管措施、創新業務、其他扶優政策5個維度、20項具體措施上實施差異化監管。 二是創新運用監管科技手段,提升監管質效。指導廣州民間金融街以金融科技手段建設完善非現場監管3.0系統,實現對被監管機構全量信息的實時抓取和驗真,為地方金融統計、監管、征信、風險評估等提供數據支撐,打造集數據資源、預警監測、協同監管于一體的數字化智能監管系統。聯合廣州互聯網法院、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等,創新打造小貸行業“五鏈合一”監管與服務體系,依托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統籌協調相關單位建設監管數據保存驗真的“監管鏈”、風險監測預警的“風控鏈”、糾紛調處化解的“司法鏈”、信用數據驗證的“征信鏈”、優化行業生態的“服務鏈”,為全市小貸公司實現規范發展提供強大的監管科技支撐。 三是加強協同治理,營造良好監管環境。與廣州互聯網法院合作共建數字金融協同治理中心,通過在線多元糾紛化解平臺,引導化解爭議較小的糾紛;通過全國首個在線糾紛“類案批量智審系統”,對互聯網金融借款、小額借款合同等糾紛進行在線、快速、批量審理。與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廣東省分中心合作開辟接入征信系統綠色通道,實現“成熟一家,推薦一家,接入一家”。 前5個月廣州小貸行業累計投放超200億元 邱億通在講話中指出,小貸公司是普惠金融和地方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小貸行業試點10年來,已累計放款近2600億元,服務近2000萬人群,在支持全市乃至全國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均納稅超86萬元,在金融行業里名列前茅。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小貸行業要以合規為根基底線、以創新為核心要素、以科技為制勝武器,對照高質量發展及創標桿建設有關文件要求,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市金融行業黨委要指導小貸公司加強黨的建設,市、區金融工作部門要加強監管及服務聯動,市小貸協會要進一步發揮行業自律及服務作用,全體小貸公司要爭當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堅守合規經營、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據悉,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共有112家小額貸款公司,去年以來全市新設小貸公司5家,其中利用粵港澳資金(貨拉拉)設立小貸公司1家;注冊資本285.22億元,其中,2019年以來共9家小貸公司累計增資20.3億元;貸款余額258.88億元,同比增加24.14億元,增幅超過了10%。今年1—5月,小貸行業累計發放貸款420.40萬筆,累計投放219.3億元,累計營業收入16.63億元,向小微企業及農牧戶投放貸款金額同比增加25.29億元。 2020年2月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做好疫情期間政策支持保障,迅速落實市政府暖企15條以及我省關于優化小額貸款公司服務的政策措施,推動小貸公司有序復工復產,指導行業加大貸款供給、改善貸款服務,用足用好疫情期間的特殊政策,優化審批流程,為市場新增流動性支持近百億元。6月1日,廣州市企業轉貸服務中心成立;6月30日,服務中心第一單業務成功落地,企業付出的融資成本僅為市場平均價格的三分之一。 此外,在疫情期間,廣州小貸行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但積極捐款捐物,更是建立信貸綠色通道、提供減費讓利、自動展期政策,切實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部分小貸公司還推出了“復工貸”“紓困貸”等抗疫專屬金融產品,以較低利率專門用于支持參與防疫、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貸企業及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下浮最高達40%。 來源: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