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3日舉辦的金融科技遠見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就如何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發表了見解。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總監趙小飛認為,服務實體經濟和發展普惠金融,金融業需要積極探索5G應用。5G與金融業融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金融的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的提升是金融業大范圍數字化的起點,也給金融機構、金融客戶與監管機構三方帶來價值:對于金融機構,5G釋放萬物智聯價值,可以強化其創新能力;對于金融客戶,5G提供更多觸達渠道,可以優化金融客戶服務體驗;對于金融監管,5G豐富了金融監管手段,增強了金融政策精準度。以中電金信為例,他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上海搭建了普惠金融服務云平臺,已有眾多中小微企業借助這一平臺順利對接銀行,完成融資。 在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卡脖子”和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正如賽迪顧問首席分析師方正所說,“十四五”時期是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機遇期。目前金融科技整體呈現線上化、普惠化等趨勢。金融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建立以內生安全為基礎的核心基座,希望看到更多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解決方案的能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規劃科技部主任孫迎新認為,當下,金融安全愈發重要,中國電子為解決金融和行業信息化領域的替代升級和數字化轉型問題,推出中電金信新品牌新戰略。目前,以中電金信為代表的多家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里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展望“十四五”,希望通過中國電子牽引,打造形成中國架構、中國體系、中國標準、自主生態。 今年2月初,中電金信、杭州銀行和云棲小鎮簽署三方戰略合作,三方將聯合研發中小銀行核心系統全棧式解決方案,并合作建立“金融科技風洞實驗室”;同時,開展自主軟硬件適配評估、關鍵技術攻關、平臺工具軟件研發、應用開發及移植優化,目的是建立銀行核心系統全棧式的標桿性項目,形成行業輸出能力,落地中小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建設和業務發展。中電金信總經理馮明剛表示,中電金信將繼續聚焦“金融科技+生態”,重點發力研發創新、組織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為金融行業打造自主安全的解決方案,持續創新、自立自強,推動金融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