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10月20日舉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十三五”期間,金融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成果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成效顯著。未來,應把握數字、智慧、綠色、公平等發展要求,堅持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和公平普惠,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 “回首‘十三五’,金融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聚力‘六穩’‘六?!?,全面實施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成果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狈兑伙w在會上指出,具體體現在金融機構管理模式、治理能力、組織方式持續優化;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更為合理、技術更加先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監管框架逐步建立健全,創新監管工具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34批130余項“創新測試應用”示范效應明顯,大幅提升金融數字化服務水平。 談及今后金融科技的發展,范一飛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與此同時,平臺經濟領域資本無序擴張、壟斷經營、數據濫用等問題凸顯。在他看來,面對新形勢,要牢牢把握數字、智慧、綠色、公平等發展要求,堅持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的發展原則,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 “數據要素成為社會基礎性戰略資源,數字技術蘊藏巨大創新潛能。金融業唯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才能強化金融創新的科技武裝,全面提升我國金融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狈兑伙w表示。 在綠色低碳領域,范一飛認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數字綠色金融,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綠色產業的覆蓋面和精準度。針對金融科技的普惠性,他還表示,應合理運用科技手段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優化金融產品供給,不斷拓展金融服務觸達半徑和輻射范圍,彌合地域間、群體間、機構間的數字鴻溝,讓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對于“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的發展,范一飛指出,要以深化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以支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以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向“積厚成勢”轉變,健全金融科技治理體系,激活數字化經營新動能,加快金融服務智慧再造,深化監管科技多維應用。 他強調,科技治理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爬坡邁坎的關鍵。金融機構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充分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金融機構從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全鏈條推動創新與變革,包括構建敏捷化創新體系、夯實一體化運營中臺、健全自動化風控機制等方面。 對于金融服務,范一飛認為,在服務流程方面,可借助業務開發運維一體化、最小化可行產品等方法搭建低成本試錯、快速迭代的交付模式,運用智能技術開展端到端數字化流程重構,打造環節無縫銜接、信息實時交互、資源協同高效的業務閉環。在服務渠道方面,可強化銀行網點與周邊社區生態交互,打造“多項服務只需跑一次”的社會性金融“觸點”。在服務場景方面,應聚焦小微、鄉村振興、供應鏈等領域,運用數字技術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捕捉實體經濟更深層次融資需求。 此外,范一飛強調,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創新日益復雜多元、金融風險更為交叉隱蔽。用好監管科技是處理好安全與效率關系、穩妥發展金融科技的“破題之鑰”。在他看來,要夯實監管科技應用基礎,將數字合規工具嵌入交易行為監測、業務數據報送、風險事件報告等場景,提升監管效能、降低合規成本;要加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打造權威專業化風控基礎設施,健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要筑牢金融與科技風險防火墻。通過負面清單、盡職調查、風險補償等措施加強第三方算力設施集中度風險管控,防范外部云服務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
來源:經濟參考報 |